返回
科技

即时零售“三国杀”

2025-05-09 03:028
美团用视频描绘了闪购相比网购的便捷与优势

4月30日,阿里宣布淘宝“小时达”业务正式升级为“淘宝闪购”,并在淘宝App首页以一级入口呈现。首日上线50城,5月6日覆盖全国。这一动作不仅标志着阿里对即时零售的战略级押注,更意味着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进入阿里、美团、京东的新阶段较量。

即时零售的战场早已硝烟弥漫,美团闪购日均订单突破1800万单,京东已经上线“自营秒送”电商业务,而阿里此时加码,试图在30分钟送达的赛道上重构游戏规则。这场战役的本质,是电商与本地生活巨头的“近场零售”渗透战,也是供应链效率、用户心智与生态协同能力的终极较量。

淘宝天猫发力即时零售

在淘宝App首页,“闪购”出现在一级流量入口。“淘宝闪购”此次升级依托成熟品牌商家供给,目标覆盖200个核心连锁品牌。目前已有300多万家门店接入服务,涵盖3C数码、快消品等品类,运力由饿了么保障,可实现30分钟送达。

业内人士认为,淘宝闪购的升级绝非简单的品牌更名,而是阿里即时零售体系的系统性重构。

首先在消费者侧。联合饿了么推出“超百亿补贴”,覆盖免单红包、大额满减券等,叠加跨店满减,形成“电商低价+即时送达”的双重吸引力。

在供给侧,整合饿了么餐饮外卖、盒马生鲜、天猫品牌旗舰店资源,首批覆盖200家核心连锁品牌,打通线上线下库存与价格体系。

饿了么供给面向淘宝闪购全部开放,同时结合淘宝天猫在品牌电商商家的优势,淘宝闪购将与品牌商家城市仓、线下门店合作,打通天猫官方旗舰店和小时达的货盘及价格,给予消费者“电商的低价,即时零售快速送达”体验。

在组织侧,淘系即时零售业务统一由淘宝闪购统筹,饿了么专注运力支持,结束此前淘鲜达、饿了么多头并立的分散局面。

这一调整直击阿里过往痛点,品牌商家曾需分别对接淘鲜达、饿了么等不同系统,升级后,商家可一键打通天猫旗舰店库存,实现商品“30分钟达”的闭环体验。这一策略的核心逻辑在于,利用“淘宝系”10亿用户中未被激活的即时需求,将品牌信任转化为即时零售的差异化壁垒。

“电商平台增长缓慢,阿里亦将即时零售视为其整个电商业务的增长点。当下是比较好的时机点。无论商家和消费者,对即时零售的接受度都比较高了。”业内分析师表示。

京东、美团、阿里大比拼

在即时零售市场,京东、美团早已占据较大优势。

4月15日,美团正式发布即时零售品牌“美团闪购”。该品牌定位为“24小时陪伴消费者的新一代购物平台”,联合全国近3000个县市区的零售商、品牌商与本地中小商家,满足消费者日常购物需求,下单后平均30分钟送达。

“消费者在生鲜食品、酒水饮料、日用百货、3C家电等商品上的消费黏性和频次持续提升。美团非餐饮品类即时零售日单量已突破1800万单。”此前,美团副总裁、闪购事业部负责人肖昆介绍。

美团的基础优势在于闪电仓的布局和网络。闪电仓的本质是分布式微型仓库,以低成本覆盖日用百货、快消品等高频需求。截至2024年底,闪电仓数量已超3万个,计划到2027年增至10万个,通过规模摊薄仓配成本,覆盖全品类和全区域,预计市场规模达2000亿元。名创优品、屈臣氏等品牌已与美团合作,分别开设500家和覆盖10余个城市的闪电仓。

而美团网络方面,百万骑手、5600家连锁零售商、41万本地商户构成的分布式网络,是美团闪购配送履约最大的护城河。高频骑手构成履约能力的核心壁垒。

从业绩来看,美团2024年财报显示,除了餐饮外卖,即时零售正在成为美团重要的增长点。去年美团配送服务收入为980.7亿元,同比增长19.3%,主要是由于交易笔数增加。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表示,从长远来看,即时零售或将占据电商市场10%以上的份额,目前美团闪购的发展超出了此前的预期。美团在提供配送服务的所有城市、县城和小镇都看到了美团闪购巨大的增长机会,后续会考虑如何进一步提升即时零售的渗透率。

再来看京东。此前,京东将即时零售列为“三大必赢之战”。

随着去年“秒送专区”和“秒送频道”在京东App首页的核心位置上线,并且已覆盖至全国更广泛的区域,有效地推动了京东App场域内秒送月均交易用户的持续增长。

京东以“供应链+即时配送”重构竞争逻辑。依托亚洲一号智能仓和达达快送,京东将家电、数码等高客单价商品的配送时效压缩至30分钟。

通过整合“秒送”频道、达达骑手网络与主站流量,并试图以高频的外卖订单,京东希望带动生鲜、3C数码、医药等低频即时零售品类的增长,形成“电商+本地生活”的协同效应。

“对比起来看,美团在本地生活服务上基础牢固,以履约效率与高频流量构建护城河,美团闪电仓加速县域覆盖。而京东则以供应链深度与品质服务差异化突围,也在发力新的仓店模式。阿里的加码也会加速行业的良性竞争。”业内人士表示。

品牌连锁门店成争抢对象

品牌连锁门店已成为各大平台争抢对象。

即时零售的爆发也在倒逼传统零售商加速转型,他们不再甘于做即时零售的“配角”,而是通过自建仓配、联合平台、创新模式等方式争夺话语权,并利用其规模、资金和资源优势迅速扩张。

即时零售通过整合本地门店资源与即时配送网络,将传统门店的服务半径从“到店1公里”扩展至“线上3~10公里”,彻底改变流量获取逻辑。

山姆是现阶段前置仓赛道的“头号玩家”。以云仓为依托的极速达的订单量占山姆电商订单量的约70%。当前山姆在中国市场有超过500个前置仓,会员订单中即时配送占比超40%。其前置仓以“高客单价、高复购率”著称,SKU精简至4000个,聚焦中产家庭刚需,单仓日均订单超1000单,利润率行业领先。

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后,沃尔玛小程序订单量同比增长120%,并通过“夜间专送”服务抢占晚8点后的消费场景。其财报显示,即时零售业务贡献了25%的全年营收增量。

名创优品于去年10月中旬与美团达成战略合作,计划年内上线超800个闪电仓形态的“24H超级店”,全天候提供即时零售服务。“24H超级店”和常规线下门店的商品差异率预计将达到70%。

再从整个市场角度来看,即时零售的市场规模正以年均50%的速度增长,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最新发布的《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指出,预计2030年中国即时零售市场规模将超过2万亿元。

而对于平台而言,即时零售进入新的竞赛阶段,聚焦三大竞争点。

首先是供给差异化。比如阿里依托淘系品牌资源,可以重点布局服饰、3C数码等高毛利品类,与Apple、绫致集团等200家品牌合作设立“即时零售旗舰店”,实现旗舰店库存与线上订单实时同步。淘宝闪购将与品牌商家城市仓、线下门店合作,打通天猫官方旗舰店和小时达的货盘及价格,这也是其电商优势。而美团闪电仓此前以白牌商品为主,提高单仓日均订单,通过规模化摊薄成本。近年来在供给丰富程度和质量上也取得了显著进展。品牌供给大幅丰富,苹果、华为、小米、美的、沃尔玛、迪卡侬、MUJI等持续入驻加码合作,带动3C家电和日用百货等核心品类快速提升。

其次是履约效率,进入“分钟级竞赛”。无人配送与AI调度是降本关键。京东计划2027年将无人车配送覆盖50城;美团无人机配送在2024年底已开通53条航线,累计配送超45万单,自动配送车服务覆盖数百个社区,配送效率显著提升。

再是针对下沉市场,县域即时需求的“毛细血管渗透”方面。一二线城市的饱和迫使平台向下渗透,商务部研究院电子商务研究所发布《即时零售行业发展报告(2024)》显示,2023年县域即时零售规模达到1500亿元,同比增长23.42%。美团闪电仓也在重点布局县域市场。

业内认为,即时零售的终局,绝非简单的市场份额分割,而是零售基础设施的重构。未来胜出的关键,在于谁能率先实现“成本-体验-规模”的飞轮效应,将即时零售从“流量生意”进化为“效率引擎”。

分析

外卖为何成大厂必争之地?

美团、京东混战后,饿了么也开始以“补贴”加入战局。看似不赚钱的外卖为何成为了大厂们的兵家必争之地?“烧钱”的热闹背后,是巨头们越来越看到外卖向外延伸的价值。一场新的战局开始了。

一手拉着外卖,一手牵着电商,巨头们拨开近场与远场的边界,试图找到新增量。

外卖与电商逐渐汇入同一个战场,争抢的都是消费者的零售需求,美团、京东与阿里之间的竞争,正在进入“即时”与“送万物”之间的链路如何打通的考验。

与此同时,放在更大的视角来看,即时零售的“蛋糕”如何做得更大仍是一个问题。一位外卖平台人士曾对记者表示,从目前行业的整体格局来看,零售的数字化程度并不高,远场的零售占整个数字化的比重是更大的,近场即时零售的占比可能不到5%,仍在一个快速增长的阶段。

在这场电商与即时零售的双向突围中,目前竞争格局并不明朗,巨头们各有各的课题。

过去几年,电商巨头们始终保持着对“即时”的投入。阿里将饿了么视作重要资产的同时,京东也在京东七鲜、达达快送、秒送方面不断加大投入。

而攻下了外卖高地的美团仍需面临着即时零售在品类、低线市场中的突破难题。美团曾在过去不断推出“团好货”、试水快递配送形式的“同城电商”等,各种业态的背后都是进军非餐饮品类市场、提高利润率的尝试。

在这场外卖与电商的混战里,即时零售的边界逐渐消融,谁能率先打通“万物到家”的“最后一公里”,正在成为零售下半场的重要问题。

据零售商业评论、第一财经、经济观察报等

打赏
  • 0人打赏
    举报
关闭
同类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