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胡晓炼看来,国际贸易、投资体系将面临三个再平衡:一是贸易、投资成本效益的再平衡;二是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再平衡;三是国际货币体系再平衡
文|唐郡
编辑|袁满
“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推出,从美国政府方面看,是希望达到减少贸易逆差、增加美国财政收入的目标;同时也是对当今的国际贸易、投资整个体系的秩序重构,重构过程中美国的主导地位可能进一步突出。”
5月17日,在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现场,中国进出口银行原董事长、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胡晓炼如是说。
胡晓炼进一步表示,我们确实看到了国际贸易、投资体系的格局要出现一些变化。但是,变化朝哪个方向走,可能会造成什么样的结果?各方仍存在不同的看法。
在胡晓炼看来,国际贸易、投资体系将面临三个再平衡:一是贸易、投资成本效益的再平衡;二是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再平衡;三是国际货币体系再平衡。
在此背景下,全球企业将面临更为复杂的贸易、投资局面和更大的不确定性。尽管如此,胡晓炼认为,中资企业拥有独特的优势和能力,仍然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并且在这种变化中继续寻求发展。
国际贸易、投资的三个再平衡
在胡晓炼看来,全球企业首先将面临贸易、投资成本效益的再平衡。
“它可能出现的结果就是,全球南方发展机会可能会增加。”胡晓炼称,贸易、投资最初考虑的就是成本效益问题。过去,成本主要是人力、土地、资源等传统要素,后来又加入了创新、制度、绿色等新的发展要素。再后来,特别是最近一两年,地缘政治、意识形态这些因素也都加入了贸易、投资考量。
“这一过程中,企业家将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胡晓炼表示,“无论如何,企业家考虑的,还是如何能够通过有效布局实现效益的最大化、效率的最大化。”
这一过程中,制造业是否能像特朗普政府所期望的一样回流美国?胡晓炼认为难度很大。
“在一般的加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上,美国的竞争力确实不够强大。现在政策的不确定性也对贸易、投资产生了极大影响。”胡晓炼认为,大家的首选并不是回流美国,而是寻找成本更有利关税更低的地方,这个地方恰恰是现在的全球南方国家、新兴市场国家,他们有吸引更多的贸易和投资在当地发展的机会。
二是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再平衡。
胡晓炼表示,全球贸易的再平衡会引起主要经济体内部经济结构的深刻调整。
过去几十年里,全球化快速发展,许多国家借全球化推动了经济高速增长。这一过程中,贸易出现了一些不平衡问题。
世界三大经济体中,2017年-2024年,美国贸易逆差急剧增加,增幅超过50%;欧盟贸易顺差增长超过400%;中国贸易顺差也有所扩大。
主要经济体如何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到底是通过外部因素,希望别的国家调整来实现自己的平衡,还是把主要的关注点放在国内,推动国内经济调整,使得储蓄、消费、进出口、投资这些方面都能够协调?
胡晓炼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一个国家只有在自身内部经济结构更均衡地发展的情况下,贸易不平衡问题才能够有效解决。
三是国际货币体系再平衡。
胡晓炼认为,货币再平衡将会引导国际货币体系朝着更加多元、更加包容的方向发展。
过去数年,美元、欧元等几个大型经济体货币扮演着世界主要国际货币的角色,其中美元的作用更加突出。但如果美元一家独大,令国际货币体系面临两大问题:一是货币武器化的情况,二是经济学讨论较多的“特里芬难题”的情况。
在胡晓炼看来,前述两个情况必然推动国际货币体系发生演变,其演进方向可能有三个:
一是有更多的货币加入国际货币行列。当前,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本币之间的清算越来越普遍,大宗商品的定价交易现在也出现了由其他货币参与的情况。在东盟与中日韩(10+3)构建的清迈倡议多边化机制中,也用了新兴市场货币参与出资。“说明货币除了为了贸易、投资服务,也将会为金融稳定服务。”胡晓炼称。
二是对加密数字货币的重视,特别是服务跨境贸易、投资方面也有更多探索。“将来它会不会也成为国际上服务跨境贸易、投资的公共产品?”胡晓炼认为,这值得高度关注。
三是国际货币基金(IMF)的特别提款权(SDR)的功能会不会进一步提高?
中国企业“走出去”四大优势
在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再平衡的复杂局势下,中国如何应对?
“中国应对当前的复杂局面应该说非常有信心,也是很有底气。”胡晓炼表示,近年来,由于全球环境的变化,跨境投资增长在放缓,但中国的跨境投资有比较大的增长。
中国国际投资头寸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之前的20多年,中国对外投资存量是9000多亿美元。2014年-2024年的十年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超过了3万亿美元。
“最近十年是过去二十多年的3倍,说明中国企业在过去一直在国际市场上参与投资、参与国际产业链供应链的构建。”胡晓炼表示,这与中国独特的优势和能力有关。
胡晓炼进一步总结了中国对外投资的四大优势。
一是对外投资主体以民营企业为主。
“民营企业韧性很强,在外的拼搏奋斗精神也是充分体现出中国人的勤劳、智慧。这些年我们在海外投资四面开花,都是民营企业,这种趋势还会继续。”胡晓炼说。
二是有更多技术领先的中国企业朝着全球跨国企业方向发展。
这类企业对外投资不仅仅是为了单一市场目的,而是像跨国公司一样需要在全球进行产业链、供应链布局。这类中国企业“走出去”已经形成了趋势。
“这种企业的投资能力非常强,他们的投资使得投资所在地工业化水平快速提升,也能够让自身融入当地的工业化、绿色化、智慧化发展进程中。”胡晓炼补充道。
三是中国企业把国内好的经验做法带到国外。
以工业园区建设为例,当前很多企业“走出去”以后,能够在国外建立相应的工业园区进而形成产业集群,从单个企业“走出去”变成带动一批企业“走出去”。
四是中国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非常强。
中国企业“走出去”后,会积极参与当地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企业基础设施建设能力强、效果好,对当地经济发展的贡献不仅限于创造就业和税收,而是能够完善当地的道路、水电等基础设施。
“就是当前国际贸易投资格局发生变化的大背景之下,中资企业仍然能够适应这种变化,并且在这种变化中继续寻求发展。”胡晓炼总结称。
(作者为《财经》记者)
题图来源 | 2025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
版面编辑 | 唐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