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数字化转型的浪潮中,教育如何跟上科技的发展步伐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近日,北京邮电大学(北邮)校长徐坤在《大学与学科》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深入探讨了信息通信技术(ICT)领域卓越工程博士培养的新模式,提出了一个系统的能力模型,展现了北邮对教育数字化背景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思考。
通过对当前科技和教育形势的分析,徐坤指出,国家在建设高水平人才供给方面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并存。随着ChatGPT等人工智能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目标、方式和保障能力都在经历着深刻的变革。这使得高校在ICT领域的工程人才培养上亟需应对产业界日益增长的需求。根据华为2022年发布的《中国ICT人才生态白皮书》,全球范围内对于ICT高端人才的需求正在不断上升,但现有的教育体系却未能充分满足这一需求。
北邮作为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建设高校,以培养信息通信技术全产业链的卓越工程人才为核心使命,积极响应国家对于科技强国和人才强国的号召。为了打破传统教育与产业界的壁垒,北邮与多家头部企业和专业学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校企协同,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培养框架。
在徐坤的文章中强调,卓越工程博士不仅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具备强大的实践能力。他们是在未来工程领域内能够担当领导角色的人才。因此,北邮在卓越工程博士培养过程中,构建了一个以能力为导向的培养模型,聚焦于工程实际需求。
这一能力模型包括了基本能力与可选能力的框架体系,涵盖了ICT领域对人才的多样化需求。在这个模型下,博士生将被激励去发展战略思维、创新能力及跨学科合作能力。这种多维度的能力结构有助于培养出既能在技术上有所突破,又能在管理上具备领导力的人才。
北邮的实践中,特别强调数字教育和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以应对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通过一体化智慧教育创新平台的建设,北邮致力于打破传统课程之间的界限,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从而帮助他们在实际工作中更快适应新时代的挑战。
结语中,徐坤提出,在逐步推进卓越工程博士培养改革的过程中,高校需要认真对待与国家战略的结合,深化与产业界的合作,从而提升教育质量与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北邮的探索与实践不仅为我国工程博士的培养提供了一个成功的示范,也为全球的教育数字化改革提供了值得借鉴的经验。当教育与科技深度融合时,人才培养将进入一个新阶段,未来可期。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