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温才妃)近日,西湖大学医学院长聘副教授郭天南团队在《细胞研究》发表文章,探讨人工智能(AI)虚拟细胞的发展方向。
AI虚拟细胞通过AI和多模态数据整合,构建精确且可扩展的虚拟细胞模型。相比传统的虚拟细胞建模方法,AI虚拟细胞能够更全面地模拟细胞功能,并具有高通量仿真能力,甚至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替代实验室实验。
郭天南解释说,可以用一个“智能细胞培养游戏”理解AI虚拟细胞。想象一下,你正在玩一款“元宇宙细胞培养师”的高级模拟游戏。在这个游戏中,你的任务是培养和优化各种虚拟细胞。
三大数据支柱就像游戏的三个核心模块:先验知识是游戏的“百科全书”,包含了所有已知的细胞生物学信息;静态结构是细胞的“3D建模器”,让你能看到细胞的精细结构;动态状态是细胞的“实时监测系统”,显示细胞内各种分子的实时变化。AI虚拟细胞就是游戏中培养的“智能虚拟细胞”。它综合了上述3个模块的信息,能够模拟真实细胞的行为和反应。
闭环主动学习系统则像是游戏中的自动实验室。它会自动识别虚拟细胞那些未知的特性。然后,它会设计并执行虚拟实验探索这些未知领域。实验结果会立即用于更新和改进虚拟细胞模型。
这个“智能细胞培养游戏”不断循环运行,每次实验都让虚拟细胞变得更加真实和精确。随着“游戏”的进行,虚拟细胞会越来越像真实的细胞,甚至可能揭示一些在现实世界中尚未发现的细胞特性。这样,研究者就能在电脑中培养各种各样的“细胞盆栽”,用于研究生命科学,而不需要真实的实验室和大量资源。
据研究人员介绍,AI虚拟细胞有望在药物研发、疾病建模和基础生物学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关论文信息:10.1038/s41422-025-01101-y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