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4月11日消息(苡臻)4月10日至12日,由未来移动通信论坛、紫金山实验室主办的2025全球6G技术与产业生态大会(原全球6G技术大会)在南京召开。
在同期召开的“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在致辞中表示,当前我们正处在技术突破与产业变革交织的时代,空天地一体化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人类对空间的认知与利用,而数字低空经济则以数据为纽带,推动交通、物流、城市管理、应急救援等领域的深刻变革。
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将卫星、航空器、地面设施深度融合,形成全域覆盖、智能协同的立体网络,对数字低空经济发展起着关键基础的支撑作用。这种技术与行业领域的交叉融合将突破传统领域的边界,从5G到6G,从北斗导航到低轨卫星互联网,技术的融合正突破传统通信与感知的局限。
例如,电信运营商可通过天地一体的卫星互联技术,融合低空智慧化的管服平台,5G、无人机、云平台等,实现航空器全空域的管控和自动化的飞行控制。未来6G还将实现地面网络、不同轨道高度上的卫星以及不同空域飞行器等融合而成的全新移动信息网络,与地面移动信息网络共同实现地球表面常态化的无缝覆盖。未来6G通感一体化技术的突破,更可将低空经济与感知能力提升至新的高度。此外,空天地融合的网络与AI的结合,将进一步释放低空经济的无限可能。
尹浩指出,当前,低空经济已经从概念的探索迈向产业的爆发期。2024年低空经济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全国30个省份将其纳入发展规划,政策红利与市场的潜力叠加,正在催生万亿级产业生态。
数字低空经济的内核是数据+场景的深度融合,无人机、物流、城市空中交通、应急救援、智慧农业等典型场景,未来将通过6G主导的空天地一体化网络实现快速发展,数字低空应用是检验6G技术综合应用能力的一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场景。
“我们必须认识到空天地一体化与数字低空的融合需要政府、企业、科研机构乃至国际伙伴的深度协同。”他说道。
一方面,要加强技术创新、突破瓶颈,业界还需要攻克多项关键技术挑战。一是异构网络融合的技术挑战,需要解决卫星、航空、地面网络的无缝切换与资源的灵活高效调度,确保用户体验的一致性。二是频谱资源如何实现高效的利用,在有限的频谱资源下优化空天地网络的动态分配。三是如何让AI更好地驱动智能管理,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实现网络的自主优化、故障预测与安全防护。四是多领域技术的协同挑战,如卫星通讯与5G、6G网络的融合、自由空间光通讯与微波通讯的混合传输方式等等。五是安全与可靠性的挑战,包括加密通讯、身份认证和访问控制等,以此来确保信息传输的安全。
另一方面,要共建生态,标准先行。要以产业联盟等平台为枢纽,联合产学研力量,制定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推动低空经济应用市场的规模化复制。鼓励跨领域的合作,如低空+新能源、低空+文旅、低空+应急等等,打造多元共生的产业生态。
此外,还要有全球的视野,开放合作,借鉴国际成功经验。要积极参与全球空天技术标准的制定,推动跨境低空数据共享与空域的协作,让中国智慧为全球低空经济贡献中国的方案。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