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时光 探秘边疆史诗

内容摘要◎本报记者 张毅力  梁 乐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的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正式开馆的日子。当天,科技日报记者来到这座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博物馆,只见一件件珍贵文物映入眼帘,历史厚重感扑面

◎本报记者 张毅力  梁 乐

    5月18日是国际博物馆日,也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轮台县的西域都护府博物馆正式开馆的日子。当天,科技日报记者来到这座地处塔里木盆地北缘的博物馆,只见一件件珍贵文物映入眼帘,历史厚重感扑面而来。

    西域都护府博物馆负责人唐羽岚向记者介绍,现藏博物馆的463件(套)文物,主要出自卓尔库特古城、奎玉克协海尔古城等遗址的重要考古成果,生动展现了汉、唐、清等时期西域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风貌。

    在常设展陈的“都护建府”展厅部分,陈列有卓尔库特古城发掘出土的大量陶片、兽骨(包括驼骨、马骨、牛骨、羊骨等)、石器等文物。记者边走边看,只见一件形似锅盖的文物,吸引不少游客关注。唐羽岚告诉记者,这件陶器盖与河西走廊出土的文物非常相近,证明了两汉时期西域与中原、河西地区的密切联系。

    沿着历史长河回望,在2000多年前的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在乌垒城(今轮台县)设立西域都护府。这不仅是中央政府对西域行使主权的关键象征,更彰显了中国古代大一统国家的政治理念与统治权威,西域都护府也成为中央政府有效治理新疆的起点。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疆纳入中国版图,中原的文化生活方式,以及相关的文化生活用品也源源不断输入新疆,极大丰富了新疆地区的文化生活。在一件名为“骨博具”的长方形文物上,可清晰看到四面分别阴刻1至4的数字圆圈,两端还刻了三道线槽。这便是近现代“骰子”的雏形。

    除了丰富的实物展示外,西域都护府博物馆还综合运用了下沉式实景还原、虚拟现实、数字沙盘等技术。点击按钮,2000年前建成的卓尔库特古城,便以3D形式展现在游客面前。戴上VR眼镜,观众仿佛伸手就能触摸到千年前的历史脉搏。“我以前在课本上了解过西域都护府。今天来到这里,既看到了实物,又通过科技手段进行了沉浸式体验,收获满满。”来自四川的游客赵祖军说。

    长期以来,西域都护府遗址的准确位置没有定论。2018年,“考古中国·汉代西域都护府军政建置”重大考古项目启动,致力于确定西域都护府治所遗址的具体方位。随后,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与北京大学联合,分别对轮台县境内的奎玉克协海尔古城和卓尔库特古城进行挖掘。经过3年的不懈努力,这两处古城的核心遗迹已初步揭露,为研究城址的构筑方式、使用年代等关键问题提供了宝贵资料。

    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陈凌带领团队,长期致力于卓尔库特古城遗址考古发掘工作。他告诉记者,得益于国家重大考古项目支持,通过对该遗址开展系统的考古发掘工作,考古团队发现该遗址具备独特的三重城垣结构,并出土了大量汉代规制的建筑材料及珍贵文物。

    “这些极具价值的考古成果充分证实,卓尔库特古城为汉晋时期塔里木盆地北缘等级最高的中心城址,也被确认为西域都护府治所的关键遗存和重要地点。”陈凌说。

    新疆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副厅长徐锐军表示,将以西域都护府博物馆开馆为契机,进一步深挖文物价值,创新表达方式,完善博物馆布局,推动智慧化、数字化升级,深化“博物馆+教育”“博物馆+旅游”融合发展,让博物馆成为凝聚人心、增进认同、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精神家园。

    (科技日报新疆轮台5月18日电)

 
举报 收藏 打赏 评论 0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