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114讯 5月22日消息(颜翊)今日上午,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在苏州举行。本次大会以“数智创新深化赋能 高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大会汇聚各级主管部门领导、行业权威专家、领军企业和投资机构代表,共探数字化、智能化发展新模式,共创工业互联网赋能千行百业新路径。
在今日上午举行2025工业互联网大会开幕式上,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院长余晓晖发布了工业互联网十年成果总结,同时展望了在人工智能浪潮下,我国工业互联网行业的下一步发展。
十年阶段性战略目标全部完成
2015年,我国工业互联网发展开始起步。2017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互联网+先进制造业”发展工业互联网的指导意见》,提出努力打造国际领先的工业互联网。到2025年,基本形成具备国际竞争力的基础设施和产业体系。
余晓晖表示,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年来,阶段性战略目标全部完成。过去十年,工业互联网发展取得巨大成就,在政策体系设计、功能体系建设、应用验证推广和技术产业创新等方面走出“中国路径 、形成“中国方案”、塑造“中国品牌”,为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提供共性方法,是实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关键路径。
他指出,工业互联网发展十年以来,出现两大深刻变化。一是从关注单系统单环节的自动化、信息化转换到关注体系化的数字化和全链条数字协同能力。二是从关注系统、设备能力扩展到关注数据驱动的决策闭环和智能优化。
从具体成果来看,我国工业数字化和生产率水平显著提升。其中,工业数字经济占数字经济明显上升,由2017年17.3%提升至2023年23.3%。工业数字化投入产出效率显著提升。 2017年以来,数字技术对工业效率的提升超越服务业,2017-2023年提升1.17倍。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生产率贡献逐年攀升,2017-2022年数字化投入对制造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平均提升8.8个百分点。
以5G为突破口,通过工业无线(5G)、工业以太网(TSN)、边缘计算、信息模型等新型工业网络技术,我国实现工业生产要素和产业链上下游深度连接,带动工业互联网网络体系创新发展。我国已建设1.85万个工业5G项目,实现41个工业大类全覆盖,在制造业、采矿、电力、港口、医疗等行业实现规模复制。当前我国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了1.5万亿元,带动经济增长近3.5万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工业互联网安全防护体系也走深向实。国家、省、企三级协同的工业互联网安全监测服务体系基本建成。近四年监测发现,工业互联网整体被攻击成功比例由2020年初的30.5%下降至2023年的12.5%。
新一代人工智能推进工业互联网迈向发展新阶段
余晓晖认为,面向下一个十年,我们将迎来工业互联网在工业中的大规模应用,同时迎来人工智能对工业互联网的重塑。新一代人工智能将推进工业互联网迈向发展新阶段,工业互联网为工业人工智能提供了所必须的数据沉淀基础、场景数字化条件和算力等数字底座。
同时,大模型所依赖的互联网等公开数据几年内趋于耗尽,但仍难以形成面向生产领域复杂推理决策能力,我国庞大的工业场景优势和数据资源潜能有可能推动形成工业领域等物理世界的智能涌现,推动我国人工智能进一步突破。
实际上,工业智能当前已经展现出巨大变革潜力。从目前的模型应用情况来看,小模型主要解决质量、设备等具体问题,场景仍在深化。大模型在知识管理问答、内容生成场景初探。未来,垂类大模型将驱动任务规划和创新生成,小模型解决高实时性、高精度的细分场景具体任务,通过大小模型协同提升综合分析能力,加速全链条变革。
同时,以5G/5G-A/6G、TSN等为代表的新型工业网络,将重塑工业数字基础设施体系,通过融合OT、CT、IT、DT,构筑控-网-算一体化的融合基础设施和技术产业体系。
此外,未来工厂在制造模式上也将出现变革,逐渐进化为柔性智能的高效自主化制造,智能化技术工具体系将深度重构、智能化产业共创生态也将加速形成。
未来十年,人工智能全面融入工业互联网,实现从数据驱动到智能涌现,并带动以自组织自优化为特征的制造模式变革,进而催生更加开放、智能和协同的基础设施、技术工具与产业生态。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