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科学院院刊》
量子声学中的极化子突变现象
美国哈佛大学的Eric J. Heller团队揭示了量子声学中的极化子突变现象。6月3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
研究人员将晶格振动表示为相干态,将电子表示为量子波包,这一处理方式明显区别于传统紧束缚模型或基于离散跳跃的近似方法。他们推导并在数值上实现了电子对晶格的反作用,从而在视觉和定量层面上揭示了电子波包的演化过程以及声学极化子的形成机制,同时研究了不同材料参数下的极化子结合能,并随时间计算了若干关键可观测量,包括均方位移、动能、势能和振动能量。
研究结果揭示了有利于极化子形成的条件,如低温环境、高变形势常数、低声速和高有效质量都有助于极化子的增强。此外,研究人员还探讨了外加电场和磁场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中等强度的场作用下,极化子的形成仍具有鲁棒性,但在高强度场下,其形成则受到轻微抑制。
相关论文信息:
10.1073/pnas.2426518122
《自然-神经科学》
新皮层表征图谱的稳态维持
德国美因茨大学的Simon Rumpel团队揭示了新皮层表征图谱的稳态维持。6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自然-神经科学》。
研究以小鼠听觉皮层为模型,探究了稳态机制如何在神经元丢失后保护声音表征图谱的完整性。研究人员结合双光子钙成像与靶向微损毁技术,选择性损毁第2/3层中30至40个对声音有反应的神经元。结果发现,微损毁最初造成了表征图谱的暂时扰动,但在随后几天内图谱逐渐恢复。图谱的恢复主要由原本对声音无反应的神经元驱动,这些神经元在损伤后获得了反应能力,并增强了网络的相关性结构。相比之下,选择性损毁抑制性神经元则引发了更长时间的扰动,表现为声音反应的持续不稳定性。
研究结果将单个神经元的调谐特性和可塑性与群体水平上表征图谱的稳定性联系起来,揭示了维持新皮层感觉处理功能的稳态机制。
相关论文信息:
10.1038/s41593-025-01982-7
《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非奈利酮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慢性肾病和2型糖尿病安全有效
日本东京大学的Masaomi Nangaku团队揭示了非奈利酮联合恩格列净治疗慢性肾病和2型糖尿病的疗效与安全性。6月5日,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新英格兰医学杂志》。
目前,医学界关于支持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抑制剂与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在慢性肾病和2型糖尿病患者中同步启动治疗效果的证据有限。
研究人员随机将已接受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患有慢性肾病、尿蛋白升高且合并2型糖尿病的受试者,按1:1:1的比例分为3组,分别每日服用10mg或20mg非奈利酮、每日服用10 mg恩格列净,或接受非奈利酮与恩格列净联合治疗。主要终点是从基线到第180天,对数转换后的平均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相对变化。结果显示,在基线时,3组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相似;第180天时,联合治疗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的下降幅度比单独使用非奈利酮高29%,比单独使用恩格列净高32%。
研究结果表明,在患有慢性肾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人群中,初始阶段即联合使用非奈利酮与恩格列净,比单独使用任一药物能更显著降低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相关论文信息:
10.1056/NEJMoa2410659
0 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