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回购潮持续 年内总金额超五百亿港元

内容摘要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开年以来,港股回购潮仍在持续。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实施回购的港股上市公司已有172家,期间回购总股数为24

中国经济网版权所有

中国经济网新媒体矩阵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040090)


开年以来,港股回购潮仍在持续。Wind数据显示,截至4月18日记者发稿,今年以来实施回购的港股上市公司已有172家,期间回购总股数为24.15亿股,期间回购总金额达537.08亿港元。其中,腾讯控股、汇丰控股回购金额位居港股上市公司前列。

腾讯控股今年以来的回购金额达到了210.26亿港元,回购金额位列港股上市公司榜首。公司累计回购股数为5141.40万股,年内已实施回购24次,其中4月以来实施的回购共7次。

4月16日,汇丰控股以集中竞价交易的方式回购公司个股共216.88万股,回购总金额约为1.72亿港元。这也是汇丰控股年内实施的第64次回购交易,4月以来实施的回购已有11次。今年以来,汇丰控股的回购总金额达到112.55亿港元,位列各港股上市公司第二,合计回购股数为1.34亿股。

除此之外,还有6家港股上市公司今年以来的回购金额超过了10亿港元,如友邦保险年内回购61.97亿港元,合计回购股数约为1.16亿股;中远海控年内回购约17.24亿港元,合计回购股数约为1.45亿股;中国宏桥年内回购约16.22亿港元,合计回购股数1.16亿股;快手-W年内回购约14.19亿港元,合计回购股数为2918.81万股。

从“大手笔”回购的港股上市公司行业分布来看,整体呈现结构性变化。与2024年同期相比,互联网板块单极主导的格局被打破,2025年包括软件服务、医药、消费等在内的多个行业领域上市公司回购均较为活跃。

例如,医药领域的药明生物今年以来合计回购股份6053.95万股,回购金额达11.10亿港元,且4月以来出现多次单笔过亿港元的回购行为。例如,4月8日、9日、10日和11日,药明生物单日分别实施回购2.49亿港元、2.99亿港元、1.99亿港元、1.98亿港元。4月以来实施的回购金额占据了年内总金额的8%以上。此外,石药集团今年以来的回购金额也达到了3.00亿元,期间回购股份总数为6430.00万股。

在消费领域,太古股份公司A今年合计回购股份2056.50万股,回购金额同样超过了10亿港元,为13.69亿港元。此外,还有安踏体育今年以来回购6.98亿港元、新秀丽年内回购3.32亿港元、百胜中国年内回购3.10亿港元等。

在业内人士看来,回购和增持意味着上市公司及股东对公司长期价值的坚定看好,对公司未来发展充满信心。同时,部分公司拥有充足现金流,且市场流动性较高,在当前市场震荡回暖之时,利用回购可以实现更高回报。此外,港交所积极推进库存股机制改革,也提升了公司的回购意愿。

(责任编辑:蔡情)



 中国经济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