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葵的种植时间与种植方法

内容摘要1、品种选择秋葵主要分为黄秋葵和红秋葵两种。从口感上看,黄秋葵的肉质更加紧实,口感更佳,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因此种植更为普遍。常见的黄秋葵品种包括崎玉五角、东京五角和台湾五福等。根据植株高度,秋葵还可分为矮秆种、中秆种和高秆种。在南方地区,

1、品种选择

秋葵主要分为黄秋葵和红秋葵两种。从口感上看,黄秋葵的肉质更加紧实,口感更佳,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因此种植更为普遍。常见的黄秋葵品种包括崎玉五角、东京五角和台湾五福等。

根据植株高度,秋葵还可分为矮秆种、中秆种和高秆种。在南方地区,建议优先选择矮秆种,其株高约1米,侧枝丰富,主枝和侧枝均能开花结果。这种品种的荚果浓绿色,形状较尖,成熟后长度可达20厘米,呈五棱形,横截面为五角形。

2、选地与整地

秋葵喜光耐热,根系发达,吸收能力强,因此对土地的要求较高。种植地应选择通风向阳、排水良好、土层深厚、地下水位低的地块。此外,秋葵不宜连作,前一季作物不宜为棉花或果蔬类植物,菜园地则是较为理想的前茬。

准备种植秋葵的地块,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应及时进行秋冬深耕,深度需达到30厘米以上。种植前,结合整地施入腐熟农家肥1500公斤或生物有机肥600公斤,平衡型复合肥30公斤,然后翻入土中,耙细拌匀,使土壤与肥料充分混合,最后平整土地,起畦待播,以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土壤结构。

作畦时,应确保土壤上虚下实,便于种植管理和操作。畦面宽度建议为1.2米,沟宽30厘米,深25厘米。

3、播种育苗

清明断霜后即可开始播种,以确保秋葵的开花结果期处于温暖季节。长江中下游地区一般在4月底至5月初播种最佳,若采用苗床育苗,则可在4月初进行播种。

播种前需对种子进行催芽处理。将种子浸泡在28℃的温水中,浸泡时间不超过24小时。待80%的种子露白后即可播种,每穴播种2粒,株距保持在15厘米左右。播种前需淋足底水,并可使用45%毒死蜱乳油400克均匀拌15公斤左右细土,施于种植穴内,以防治害虫。

4、苗期管理

当幼苗长出三四片真叶时,需进行一次间苗和补苗,去除病弱苗,每穴保留1株壮苗,并用间出的壮苗补缺。秋葵苗期对空气湿度和土壤湿度要求较高。播种后五六天,如遇干旱缺水,应及时淋水保湿。出苗后,若遇干旱,可在早晚采用人工喷灌或沟灌跑马水,但需注意避免在高温时段浇水,以免伤根。

5、肥水管理

提苗肥:补苗成活后,施用一次提苗肥,以促进秋葵快速生长。此时应以高氮型肥料为主,可亩施尿素5公斤,或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300倍液。

促花肥:此阶段需适量追肥以满足秋葵开花、结果的需求,但要防止施肥过多导致植株徒长,引发落花。应以平衡型肥料或高磷钾型肥料为主,可淋施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300倍液+磷钾源库7公斤每亩,以提升植株营养水平,协调营养与生殖生长。

壮果肥:进入结果初期,开始追施壮果肥。每亩可施用平衡型复合肥40公斤+钾肥7.5公斤,南方地区可适量补充硼肥。之后根据植株长势和采收情况,每隔半个月左右酌情追肥,防止植株早衰,但需避免过量施肥,以免造成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

根外追肥:在开花期和盛果期,应注重根外追肥。可叶面喷施磷钾源库800倍液或海精灵生物刺激剂(叶面型)800倍液,以提高开花坐果率,保证产量,改善果实品质。

秋葵为耐湿性植物,植株高大,需水量较大。在高产高效栽培中,既要防旱防涝,又要保水保湿,以确保植株健康生长。

苗期:间苗、补苗后浇一次水,之后视土壤湿度及时补水。一般每10天左右浇一次水,或进行一次沟灌跑马水。

开花坐果期:应保持土壤湿润,及时补充水分,促进嫩果荚迅速膨大。

采果盛期:需水量大,若发现旱情,应及时浇透水,或进行一次沟灌跑马水,确保水分供应充足。

雨水过多时,需及时清沟排水,避免发生涝害。整个生育期内,要确保秋葵既不受涝也不受旱,以保持植株健壮,防止早衰。

6、土壤管理

在黄秋葵露地直播栽培过程中,应及时清除杂草并进行培土,防止土壤板结及植株倒伏。补苗成活后,进行一至两次中耕培土,以提高地温,促进植株生长。始花期应加强中耕,促进根系发育。结果初期,结合追肥,及时中耕培土、清园、清沟等,有利于根系伸长和植株健壮生长。整个生育期间,田间杂草较多,除中耕培土除草外,其余时间需人工不定期拔除田间杂草。

7、植株调整

在水肥充足条件下,秋葵植株生长旺盛,主侧枝粗壮,叶片肥大,可能导致开花结果延迟。可采取打顶抹芽措施,控制营养生长。对于生长旺盛、侧枝过多的植株,在苗高60厘米左右时打掉顶芽,抹去多余不健康的侧芽,以减少养分消耗,并改善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对于正常生长及弱小植株,只需剪除部分弱小分枝,保留粗壮枝,以增加结果枝。进入盛果期后,植株出叶较快,应及时摘除无效老叶、残叶,减少养分消耗,利于通风透光,防止病虫害蔓延。采收嫩果时,适时打顶摘心,可促进侧枝结果,提高产量。在风多风大的地块种植时,应用1米左右的竹竿插于植株旁,并绑定植株,防止倒伏,减少损失。

8、病虫害防治

秋葵病虫害较少,应注重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优先采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及生态防治等方法,尽量减少病虫害的发生。主要病虫害包括疫病、病毒病和斜纹夜蛾等。

9、适时采收

种植黄秋葵主要采收嫩果荚。一般露地直播栽培从播种到初果期约需2个月,嫩果荚采收期为3-4个月。采收嫩果荚时要掌握好时机,以果荚鲜绿、果荚内种子未老化、果荚长10厘米左右为标准。通常谢花后6天左右可采收。过早采收,果荚膨大不够,影响产量;过迟采收,纤维增多,肉质老化,降低品质,甚至失去食用价值。秋葵宜即采即上市,以保持果荚新鲜、脆嫩,获得最佳商品品质。

采收时用剪刀在果柄靠近枝干处剪下,保证果柄长度为2 - 3厘米,同时注意不要损伤枝干。采收时建议佩戴手套,以免茎、叶、果实上的毛刺刺伤皮肤。若收获种子,待黄秋葵果荚变黄、变干,尖端出现裂缝后即可采收。收获后及时晒干果荚,取出种子,可选用冷库贮存。

综上就是秋葵的种植技术要点介绍,秋葵种植大家要因地制宜的制定适合的方案,没有掌握好技术之前,不要扩大种植面积。

关于秋葵的种植时间与种植方法的精彩图文、热门评论,您可能对惠农网以下推荐的内容感兴趣,欢迎阅读。

 
举报 收藏 打赏
24小时热闻
今日推荐
浙ICP备19001410号-1